國家房市政策廣蓋社宅,結果興建過程大量吃掉行庫放款配額,這樣合理嗎?2022年國家住都中心發佈4119億元聯貸案,興建6.9萬戶社宅,然而結算至今年8月興建中社宅有6萬1539戶(含中央與地方),若用2022年聯貸案為計算標準,等於每興建1戶社宅要貸款596.9萬元,換算目前興建中社宅總貸款達3673億元,該筆總貸款額也被納入不動產帶款集中度計算式中的分子,等同廣蓋社宅時也排擠到民眾申貸配額,而該項不合理政策,不動產業界已反應多時,但央行態度就是未與業界溝通說明。
金管會4日宣布將8大公股行庫承辦新版青年安心成家房貸(新青安),排除在有不動產房貸天條之稱的銀行法72-2條適用之外,讓不動產相關放款總額可降至28%以下警戒線,然而此舉雖可增加行庫放款額,但另條被視為影響行庫放款,央行所管轄「不動產貸款集中度」卻未鬆綁,然而《壹蘋新聞網》致電央行,詢問不動產貸款集中度算式內建築貸款,其涵蓋是否包括目前廣泛興建社宅,央行回應,「建築貸款涵蓋社宅與都更及危老宅。」
「不動產貸款集中度」計算標準為不動產貸款除上總放款,當中不動產貸款包括購置住宅貸款加上房屋修繕貸款與建築貸款,而總放款則為不動產貸款加上其他放款如企業放款,然而在分子欄位中「建築貸款」,包括社宅與都更危老,而過去已有不少不動產公會已透過各類管道跟央行溝通,針對都更危老住宅是否納入計算標準,央行給予回應是「都更危老重建貸款屬中長期貸款,銀行仍承受房市景氣波動風險。若排除都更危老重建貸款,雖可使不動產貸款集中度下降,惟將無法完全反映相關授信風險及信用資源流向不動產市場全貌,恐有失本行觀測不動產貸款集中度之用意。」
央行認為都更危老推動,銀行仍承受房市景氣波動風險,因此必須納入貸款集中度,對於社會住宅為何納入貸款集中度,與目前有多少金額「建築貸款」屬社宅興建,央行回應,該項問題屬金管會職責,無法回應媒體。然而針對社宅被納入「建築貸款」,導致不動產貸款集中度拉高,代銷全聯會理事長戴嘉聖指出,各地建商公會與代銷全聯會已多次反映該計算方式,但央行從未回應問題,跟不動產界溝通趨近於零。
不動產貸款集中度在去年6月為37.61%數據高點,今年1月下滑到37.12%,7月為36.74%,數據呈現微幅下降,然而計算過程中是否因為廣蓋社宅,導致建築貸款拉高?高雄市不動產代銷公會理事長謝哲耀指出,社宅推動屬國家房市政策,怎麼會跟民間尤其是一般購屋族去搶銀行放貸額度,而將社宅納入建築貸款,是擔心政府會倒帳嗎?相對銀行法72-2條排除學校、醫療機構、長照、都更危老宅、社宅及新青安,央行不動產貸款沒有排除項目,十分不合理。
圖   央行「不動產貸款集中度」將大量社宅興建也納入建築貸款,此舉推估數千億元貸款額度被國家政策吃掉,也造成許多購屋族買房時要排隊等撥款現象。資料照片,住都中心提供
資料來源:壹蘋新聞網
★ 友善分享消息,如有不妥請通知即會下架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