預售屋工期延長5年起跳!購屋族交屋與資金風險一次看懂

發佈日期:2025/11/05  【記者王威智/採訪報導】
你是否也注意到,過去買預售屋,從簽約到拿到鑰匙通常只要等2至4年,如今不少建案的工期已拉長到5年、7年,甚至有的直接標示10年完工!預售屋工期愈來愈長,引發購屋族焦慮與疑慮。專家指出,背後原因主要有三大面向:缺工缺料、建商採取保守工期策略,以及天候或突發事件造成的延誤。

根據2025年前十月最新統計,台灣六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較去年同期減少約26.6%,創下多年新低。政府雖已鬆綁部分房貸政策(如新青安貸款),但受先前打房政策影響,多數民眾預期房價已下修,市場觀望氣氛仍濃厚。不過,部分自住與換屋族逐漸回籠,卻也發現建案工期悄悄地拉長一倍。

疫情後,營建業面臨缺工、建材價格上漲及工班短缺問題,施工速度普遍放緩。建商為降低風險,也傾向採取保守工期策略。依內政部規定,若建商在約定期限內未取得使用執照,買方可解除契約並要求退還價款及15%違約金,因此拉長工期成為許多業者的常態做法。再加上颱風、長期降雨、都審延宕等突發因素,也可能讓工期超出原訂計畫。

工期延長對購屋族的影響不可小覷。交屋延遲不僅可能造成資金調度困難、生活計畫被打亂,房價波動風險也隨之增加。不少換屋族還會遇到租屋期重疊、搬遷延誤等壓力。

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提醒,工期延長幾乎已成市場常態。不僅租屋成本增加、資金調度受影響,若民眾使用重購退稅等節稅方案,也可能因此受損。她建議,購屋族除了不要盡信建案標示的完工期,更應預留財務與時間餘裕;簽約時,也要確認建商是否設有延後交屋賠償條款,以免交屋遙遙無期。

市場上,工期拉長也反映部分建商對市場前景轉趨保守,以「以時間換取空間」觀望景氣。短期看,可能造成新屋供給減少,引發供需失衡;長期則顯示營建業正面臨結構性挑戰與轉型壓力。

專家提醒,購屋族在簽約前應仔細檢視交屋時程與違約條款,審慎評估自身資金調度能力。若建商逾期超過3個月仍未取得使用執照,依《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》,買方可解除契約、要求退還房款及違約金;若僅短期延遲,建商則須按已繳價款的萬分之5計算每日遲延利息。建議購屋者選擇財務穩健、資訊透明的建商,並善用履約保證與契約審閱權保障自身權益。

面對預售屋「5年起跳」的新常態,專家建議,購屋者應多方查詢建案資訊、慎選品牌建商,才能在市場動盪中確保資金與居住安全。



圖    預售屋工期延長5年起跳!購屋族交屋與資金風險一次看懂。(圖/資料照片)

資料來源:ETtoday房產雲

★ 友善分享消息,如有不妥請通知即會下架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