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庫少賺133億元!住商機構根據財政部資料,全台1到10月個人房地合一稅累計達432.9億元,相較去年同期少了133.1億元、跌幅23.5%。從六都與新竹縣市七大都會區來看,以竹科人為撐盤主力的大新竹衝擊最大,新竹縣跌幅57%居冠、新竹市46.6%排第二,而新北市是連江縣以外,全台唯一維持正成長縣市。
據財政部統計,台北市1到10月個人房地合一稅共約45.5億元,相較去年同期減少27.6%;新北市則為117.3億元,為今年截至10月為止的房地合一稅收王,相較去年同期成長14%;桃園市房地合一稅達51.1億元,與2024年同期減少25.5%。新竹縣稅收9.7億、跌幅57%;新竹市稅收則為11.29億、跌幅46.6%。
以往「房地合一稅收王」的台中市,今年1到10月稅收達74.2億元,屈居全台亞軍,較去年同期減少30.5%;台南市為24.1億元,與去年同期減少30.4%;高雄市則達56.1億元,跌幅32.7%;整體而言,全台1~10月個人房地合一稅收共達432.9億元,相較2024年同期跌幅達23.5%。
以往有竹科客群支撐的大新竹地區,今年稅收下滑幅度驚人。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分析指出,大新竹地區近年房價漲勢有目共睹,只是區域高資產階級對景氣波動敏感,適逢大環境不佳,屋主有所保留,買方亦出手謹慎,交易熱度下滑,讓區域房地合一稅收大幅縮水。
稅收餘百億,新北穩居房地合一王
至於新北市為何能在房市冷淡下,成為連江縣以外,全台唯一房地合一稅維持正成長縣市。賴志昶認為,主因是區域不少重劃區議題,且第一環行政區交通與機能成熟,如屋主是在2016至2020年間取得,歷經大盤起漲,轉售獲利空間自然驚人,另如雙和地區憑藉鄰近市區優勢,加上區域供給稀缺,致使房價快速飛漲。
市場空頭傳聞湧現,買方不宜追高進場
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指出,房地合一上路後已經讓國人持有不動產習慣由短轉長,在此狀況下購屋必須要更以長線思考,面對未來,房市大幅買氣下修,房價亦在部分區域出現盤整,近期市場空頭傳聞湧現,消費者不宜追高進場,且應注意自身財務、資產流動性與未來性,才不至於陷入困境。
圖    六都、新竹縣市暨全台個人房地合一稅統計一覽。(圖/住商機構提供)
資料來源:NOWnews 今日新
★ 友善分享消息,如有不妥請通知即會下架刪除。